故乡的小河
项海林
在大城市忙碌工作、生活的岁月里,我不止一次梦见故乡的小河。恬静的小河承载着我太多儿时的记忆:初春,小河水夹杂着水草的香气潺潺流过家前屋后;夏日,小男孩子们脱光了衣服扎进小河里享受那清凉的河水;初秋,小河水大气地流向一块块
稻田;寒冬,我们村的小伙伴都跑到小河上溜冰……
我的故乡在苏北宿迁市沭阳县。沭阳县是江苏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我的老家就在沭阳县十字公社项荡村。村子里有着几百户人家。村子里有一条从柴米河里分流出的小河,二十多年前,村子里还没有通电、自来水。那时候小河不仅用来灌溉村里所有的农田,还解决着几百户人家吃水、用水等生活问题。
记得儿时每家每户都在小河里搭一个木板或石板小水桥,供自家取水方便。一大早,各家各户便到自家的小水桥上掬起水朝脸上打去,那份清凉与惬意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妈妈、婶婶最爱把择好的菜放到小河里洗干净,奶奶、爷爷喜欢从小河里提水浇灌他们的小菜园子,用她们的话说“用小河水洗的菜吃着清香、用小河水浇的菜园子长得水灵。”炎炎夏日,小伙子们耐不住高温酷暑,都跳进清澈、凉爽的小河里扑腾;上了年纪的爷爷们手拿蒲扇坐在河边的白杨树下,边拉家长里短边享受着顺着小河扑过来的清凉的风;姑娘媳妇们则将小河水取到家里或冲凉或洗衣服……
1999年,我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夏天很热,学校放暑假后我立即买车票赶回了老家。一大早,我便拿起一条毛巾往河边跑。爸爸赶紧喊住我:“闺女,你要干嘛?”“去河边洗脸啊!”“不行不行!你这些年在外读书不知道:小河水已经不干净了!别说不能洗脸了,我们家洗衣服都用自来水了!”爸爸急忙解释道。我还是不愿意相信,我跑到小河边,看着小河水跟记忆中完全成了两样:泛黄的河水夹杂着大家丢弃的生活垃圾自顾自地流淌着,河边的大树已经荡然无存,河里也没有孩子戏水的景象,各家的小水桥残破不堪……看来这个存在我记忆中的小河已经被大家遗忘了,此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后来听爸爸说,村里通上了水和电,不用去河边乘凉了,大家为了赚钱就把树砍了卖了;有了方便的自来水,也不用取河水用了。大家的生活垃圾没处丢都扔进小河里;农民田地和菜园子都要施化肥、洒农药,下雨后,这些化学药品都冲刷进小河里,久而久之,小河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带着失望和难过的心情我离开了家乡继续学业。
大学毕业后我很荣幸地被无锡市教育局录用为崇安区辅读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年夏天,我放暑假回到了老家。爸爸对我说:“闺女,咱们把空调关了,去小河边乘凉,还能省省电!”我愕然地说:“老爸,这么节约不像你的风格哦!你不是说咱们农民也爱高科技么!再说了,小河边有什么好逛的,那么脏!”“你这就错了,今年是世博年,咱们中国人觉悟怎能输给外国人?!国家不是提倡“低碳生活”么?!其实我觉着不就是节约么!如果咱们村都像我这么节约,一年下来够盖个希望小学的了!再说了,这几年咱们沭阳响应省里的号召:农村各家都换了环保厕所,河边栽满了观赏植物和乘凉树,老百姓们的菜园子都不洒农药了,洒农药在菜上害人害己,这也要不得的。每二十家一个公共的大垃圾桶,每隔一天就有人来集中回收处理。现在小河是咱们这里的一大风景啦!”爸爸一边摇着蒲扇一边侃侃而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小河边,确实如爸爸所说:绿树葱葱、河水清清!河水轻拍着各家各户的小水桥,简直是淘气的孩子。看着爸爸这位“50后”怡然自得的样子,我这位江南“城里人”不禁羡慕起他这位苏北“农村人”了!
都说苏南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我却要说苏北风景是大气中包涵着别致,洒脱中也透露着玲珑。恰如我故乡的小河:不仅展示了优美、实用的姿态,还包涵着农村人淳朴与宽厚的情感。
我爱故乡的小河:它不仅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还将继续谱写我们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篇章!
(无锡市崇安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