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收二手衣服捐赠机构太少 爱心旧衣何处安放?
广州市保洁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打着慈善、环保旗号免费回收二手衣服进行倒卖,经南方日报曝光后掀起舆论热浪,律师和专家认为这是利用了市民的爱心非法募捐。然而,南方日报记者在对保洁美的调查中发现,广州对于旧衣回收的有关法律条例和政府监管是一片空白,不仅专门接收市民二手衣服捐赠的机构太少,导致市民的爱心衣服无处可捐,而且由于缺乏有效捐赠途径,有机构即便接收了旧衣服,也面临着捐不出去的窘境。更为担忧的是,从目前广州的垃圾分类体系来看,市民捐不出去的旧衣物只能够当作难以再生的垃圾丢弃,大部分将会被焚烧与填埋。
广州市城管委相关人员称,2011年广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已经达到504万吨,按照2010年版《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数据,纺织物垃圾占广州市生活垃圾成分的百分比越来越高,从2004年的5.88%开始,到2009年已经占到了10.28%,换言之,一年的纺织物垃圾就能达到几十万吨。随着市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个比例将有增无减。市民的二手衣物作为垃圾被送往填埋场后,其中的人造纤维残留在地球上长达数百年,从而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天然纤维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策划:谭亦芳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实习生 余秋亮
市民吐槽旧衣服只能当垃圾扔掉
中山大学的学生小陈是时尚潮人,她几乎每周都会跟闺蜜同学一起在淘宝上淘各式衣服,但是衣服更新换代很快,她一般穿了几次后就会尝试新的款式,不穿的衣服就把衣柜塞得满满当当。小陈说,入秋以后她整理衣柜,一共清理出了50多件衣服,这些衣服质量都还不错,有的甚至还没有穿过。
“扔了怪可惜的,不如捐给有需要的人!”小陈介绍,她想把衣服捐给贫困山区。有了这个想法后,小陈便开始在网上搜索接收旧衣服的地方。然而,令她失望的是,始终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接收她旧衣服的地方。小陈联系了学校,但是校方让她联系学生社团公益组织或者相关政府部门,看能不能接收这批二手衣服。社团公益组织又说他们只是个中介组织,没有直接对口的捐赠地点,只能找保洁美等对口的环保公司。小陈又找了广州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说没能力处理二手衣服,让她试试广州市慈善总会有没有渠道。
小陈说,无奈之下,她给广州市慈善总会打了电话,但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法接收她的旧衣服,建议她和相关街道和社区联系,看能不能通过社区给辖区的贫困户等人群定点发放一些旧衣服。
随后,小陈和广州多个街道办和社区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但令她失望的是,街道办和社区同样表示,低保们不想要旧衣服,所以没办法接收她的旧衣服。
红十字会因受捐助者不需要不提倡市民捐旧衣
南方日报记者连续回访保洁美公司设置爱心衣服回收箱的小区时,居民得知自己放进回收箱里的衣服仅有极少数被捐出去、绝大部分被倒卖以后,都感到很愤怒。但是,还有问题更加困扰他们——家庭里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不想穿的衣服。这些衣服有的还很新,只是款式较旧,他们大都想将其捐给最需要的人,那他们要怎么捐赠这些爱心衣服?
带着市民的疑问,南方日报记者给红十字会打了电话,却被告知他们并不接收这种旧衣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跟记者说,以前曾经有接受过旧衣服的捐赠,但是受捐方却不愿接收。而且红十字会的仓库很小,人手也不多,很难存储旧衣物;也没有相关的消毒设备,因此现在他们都不接收旧衣服了。
这名负责人表示,市民的捐赠最好是捐款。捐款可以根据受捐助对象的意愿购买各种物资,还省去了消毒、储存等问题。红十字会不提倡市民捐赠旧衣服。之前他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把一车旧衣服运到援助地区,当地的受捐助方说“旧衣服千万别送过来了。”后来红十字会慢慢都不接收旧衣服了。
公益团体贫困人群不缺衣穿给衣服不如给钱
记者又联系上广州多家公益团体和NGO组织,据他们介绍,他们最近一两年去贫困山村送衣服,人家都不想要,而且很直白地告诉他们,与其给衣服不如给钱,人家不缺衣服穿,他们接收市民的爱心衣服是“有心无力”……
有公益团体负责人称,往贫困山区捐旧衣服的时候,真的比想象的难很多,很多市民不理解,以为他们不愿意接收,实际上他们即便收了也是放仓库里。他们也会不定期地往贫困地区运送,但由于综合成本太高,旧衣服回收困难重重。而最关键的是,原先非常热衷于接收旧衣服的人群,这几年明显对此失去了兴趣,相较于接受衣物,他们更热衷于接受食品、金钱等更“务实”的物品。他们消化旧衣服的速度很慢很慢。
即使是有一些公益性质的政府机构或NGO(非政府机构)每年会举办此类的募捐旧衣服的活动,但是在采访中,这些公益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一件衣服从募捐到送出去,要经过挑选、分拣、清洗、晾晒、消毒、烘干、包装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处理十分麻烦,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很多公益组织对旧衣服捐赠这一块也望而却步。
南方日报记者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广州各个区都有捐助站的地点和电话。但是记者按上面的提示打了几通电话,却发现有的号码是空号,有的是错号,后来拨位于多宝路涌边一马路的总站电话,才能正常服务。
再生利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方面是市民的爱心如潮,另外一方面则是旧衣服白白浪费掉,只能够当做垃圾处理,不能形成“有效爱心”。旧衣服如何才能摆脱当前的尴尬?旧衣服能否成为进入再生环保渠道?
保洁美公司负责人劳建斌承认,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旧衣物环保体系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流程,设备的投入非常庞大,往往高达数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进入旧衣环保处理行业的企业。
中国“废旧纺织品(衣物)综合利用对策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介绍,监管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流通的主要政府主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和技术监督局。政府禁止从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进口废旧衣物,也不准任何注册的商家(慈善超市除外)经营废旧衣物,其主要是源于旧衣物品带有传染病菌,如:大肠杆菌、结核病菌、乙肝病毒,还有传染皮肤病的细菌、螨虫和寄生虫等,据海南检验局的检测,进口服装上携带的病菌种类多达20多种,接触这样的服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由于民政慈善机构对市民捐赠的衣物要求九成新以上,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标准的提高,事实上的操作原则,希望市民捐新衣物,以致旧衣物历经几十年的优良捐赠传统发生梗阻。经过调研,走街串巷的小贩不仅能从市民变卖的渠道得到旧衣,而且还能从分管垃圾桶的清洁工处收购,还可以在地摊市场获得销售旧衣的需求信息,并就此组织收购。通过这样的流转方式,旧衣物流向了不卫生、不规范的地摊。而破损的、有污渍、霉变的、过于陈旧或款式不适的旧衣物均被重新丢入垃圾桶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被送往安徽、江苏等地的砖窑厂和锅炉房当燃料使用。
这名负责人认为,废旧衣物经走街串巷的各种小贩之手,仅给他人健康和社会公共环境卫生安全造成危害,而且对市场流通管理秩序、市容环境管理秩序带来负面作用,被人为污染的废旧衣物进入垃圾填埋场,只会进一步加剧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程度,被随意作燃料使用的废旧衣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烟尘将在空气中形成有毒雾幛严重损害了空气的质量。
记者发现,在最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广州市,废旧衣服能否属于可再生物资,甚至连主管垃圾分类的城管委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按照网上广州城管委公布的各区生活垃圾指导电话,向工作人员了解旧衣物处理情况,越秀区、海珠区等表示旧衣服并不属于“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因此要把它放在灰色的,代表其他垃圾类的垃圾桶里面,拉去掩埋或者焚烧。但是有一些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旧衣服是可以回收的,但是由于技术等问题,目前很难大规模地将其回收,因此只能无奈地将其归在其他垃圾类。
记者拨打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指导电话时,得到很多废品回收站的答复,表示他们没有旧衣服接收业务,将其进行资源再生的循环生产环节,原因是很难找到对接的下游企业,只有一两家表示一些会卖给一些工厂,将其生产成价值低微的毡布、路基布、养路布等。
记者了解到,直至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送审稿审查会中,新行业标准才明确将废旧服装、床上用品等列入了“可回收物”类别中。但是在广州对于二手衣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中,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几年前,确实曾经把旧衣物等纺织物列入可回收类垃圾进行宣传,但是后来发现收集了大量旧衣物后,却无法消化,因为能处理纺织物垃圾的下游企业严重不足,或者技术成熟度不够,所以只能又暂时把纺织物列到其他垃圾类了。这名负责人称,城管委也知道旧衣物确实是可再生资源,现在也只是暂时列入其他垃圾而已,他们也一直在考察广州周边企业的能力和技术的发展,一旦条件成熟了,旧衣物就将列入可回收类。目前,市民捐不出去的旧衣物只能够当作难以再生回收的废弃垃圾丢弃,大部分将会被焚烧与填埋。
政策法规一片空白
记者调查获悉,在如此庞大的二手衣服回收市场的条件下,有关部门对其监管却显得很薄弱,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尽完善,对二手衣服的回收和流向的监督也亟需加强。
据了解,对废旧衣服的回收和利用,上海市是中国比较早开展的。上海源缘实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营业执照的企业,也是上海市“废旧服装回收利用”专项项目的建设单位。该公司负责人杨膺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旧衣回收利用市场,即使是率先开启旧衣回收计划的上海,从政策到企业运作等环节,都没有形成气候。国内的纺织品回收业还面临着缺乏政府支持、经营资质不明、投资热情不高等多重瓶颈。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所言:“目前我国回收体系比较零散,只有部分小区、回收公司等少数地方在进行回收,覆盖面有限。”
据介绍,在最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旧衣服依然没有被明确规定在“再生资源”之列。而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四批)中,旧衣物虽然在禁止之列,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对二手服装出口交易进行规范。另外,对于企业回收到的衣服处理和加工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
杨膺鸿表示,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发改委只是负责立项,但整个回收流程由谁来监管,他们也不清楚,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他认为,这个市场亟需规范废旧衣物回收利用在回收源头上的许可行为;建立对废旧衣物流向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从事废旧衣物回收利用企业资质内容和条件;规定废旧衣物利用流向的渠道及其终点;要从全局出发制定“废旧衣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有关法规;坚决取缔不卫生不规范的地摊上出售旧衣物的行为。这次,保洁美公司出现借公益慈善之名,将本应用于捐赠的好的衣服出口或者倒卖的行为,也恰好证明了国家相关法规的缺失和对这个市场监管的缺乏。
●目前弃置处理的废旧衣物出处主要是:1.捐赠;2.送人;3.变卖;4.丢入垃圾桶。
●监管纺织品和服装市场流通的主要政府主管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和技术监督局。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广州市,废旧衣服能否属于可再生物资,甚至连主管垃圾分类的城管委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对于废旧衣物的回收,发改委只是负责立项,但整个回收流程由谁来监管并不清晰,这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监督和改进。
●国内的纺织品回收业还面临着缺乏政府支持、经营资质不明、投资热情不高等多重瓶颈。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旧衣物环保体系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流程,设备的投入非常庞大,往往高达数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进入旧衣环保处理行业的企业。
■延伸■
倒卖二手衣 是否触犯法律?
倒卖二手衣服是否触犯了法律?
记者查阅了现行《产品质量法》,据其规定: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厂址、许可证号、产品标志、中文产品说明书等。如有必要还需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也就是说,如果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旧衣服很难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尽管有规可循,但目前监管仍有盲点。广州市工商局相关人员表示,旧衣交易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国内对旧货交易也还没有明确的法规,很难界定是否违规。对于那些私下在小区交易的商贩,因其活动范围和流动性广,双方又基于自愿的前提下,很难去监管。此外,由于旧衣本身的特殊性,消费者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就很难维权。
有工商执法人员介绍,像保洁美这种打着慈善和环保再生的旗号免费回收二手衣服,因为其没有直接的收购等经营行为,工商部门对其做出相关处罚,也就无法有效监管。而其又在中山分拣转卖,属于中山市辖区,中山工商对其流向监控也很难,到底这些衣物去了哪里?其实,只有企业老板最清楚。
■数说■
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三年接收旧衣共计123万件
穗市民爱心如潮 日均捐衣超千件
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目前接收二手衣物捐赠的只有广州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捐赠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民热心捐赠,日均捐赠旧衣物超过千件,三年共计达到123万件。其中2011年,市捐赠站接收了249991件旧衣物,2012年接收旧衣物376938件,而截至今年11月,已接收了603982件旧衣物。每年4—6月是市民捐赠旧衣物的高峰。2011年的3月和4月是接收捐赠最多的月份,分别接收了51671件和50074件旧衣物。
这名负责人称,该站24小时开放,随时接收市民送来的捐赠,旧衣物将转送到扶贫发放点。随着广西百色等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赠地区政府一般要求捐赠的衣物达到八成新以上。按受赠地区要求,市捐赠站在接收分拣时,对不符合受赠者要求的捐赠衣物(下称“报废衣物”),在统计数据中,所占比例超过两成为废品,达到58吨。这些衣物,由工作人员分拣出来之后,之前当场打包由保洁美收车拉走。市民通过邮寄渠道送来的旧衣物,通常废旧品更多。
“之前都是将不符合捐赠要求的衣服当做垃圾扔掉处理了。2011年跟保洁美合作以后,不合格的58吨衣服(每年十万件以上)都给保洁美做环保处理,报纸曝光以后,已经中止跟保洁美合作,还没有找到专业的环保公司,估计还是得当垃圾扔掉。”昨日,有市捐赠站工作人员如此介绍。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除了市捐赠站,各区也设有捐赠站,并公布了各区捐赠站的电话和联系地点,称市民可以将整理好的衣服送各区捐赠站。南方日报记者逐一联系,发现这些各区捐赠站,其实就是各区民政局的电话,甚至有的电话已经没有用了,有的电话长期无法接通,有的则称接收不了二手衣服。
南方日报记者又拨打了各区的民政局,称自己有一批还比较新的衣服想要捐赠。其中天河区民政局救助科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荔湾区和白云区的都称他们那边没有接收旧衣服的服务,让记者送到市捐助站,越秀区的电话接通以后,对方说打错电话了,电话已经更改。只有海珠区民政局表示可以送到那边,然后经过挑拣后,将符合捐赠要求的旧衣服送往直属市民政局的市捐赠站进行捐赠,他们不单独接收捐赠。
二、超九成网友遭遇过二手衣服捐赠无“门”
旧衣捐赠无“门”,是不少都市人的“烦恼”。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快速淘汰的旧衣服自然成了一种新的消费垃圾,如何处理废旧衣服成为人们在生活中深感头痛的问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
该报道称,快时尚的流行,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购买衣服的频次增加,自然淘汰旧衣服的节奏也随之加快。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更新衣服的速度十分惊人,据调查,80%以上的年轻女性每季都会为自己添置几件新衣,即便她们的衣柜已近乎爆满。对于旧衣服,送人、“收藏”,是一些人的选择,更多人还是愿意选择捐赠。然而,目前旧衣捐赠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少。一是捐赠渠道少,政府目前没有专门机构定期负责,社区、单位也多在特别时期才组织捐赠活动。二是信息不对称,目前虽然有一些NGO组织致力于此,但是在采访中媒体记者发现,对其了解的人并不多。三是对于衣服的特殊要求也增加了捐赠的难度。
爱心表达的受阻正让环境受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且这些衣服大多没有被重新加工或是无害烂掉。大量的旧衣服最后进入填埋场、燃烧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大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好在一些企业已试水旧衣回收。今年3月起,瑞典快时尚品牌H&M在上海试行“旧衣回收”项目,顾客可将家里闲置的旧衣服打包送到店里回收,并换取一张优惠券,用于购买新衣服。与此同时,政府也将旧衣的再利用纳入规划重点,“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政策已被正式确定为中国纺织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被正式写入纺织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
你遭遇过二手衣服捐赠无“门”的情况吗?你认为欲解决此现状,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做更有效?《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近日联手推出的“益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遭遇过二手衣服捐赠无“门”的情况。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从8月23日15时许开始至8月26日7时许结束,共有808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91.71%)的网友遭遇过二手衣服捐赠无“门”的情况,其中69.06%的网友表示“遭遇过,无奈就只能把旧衣服扔掉了”,22.65%的网友表示“遭遇过,但我没扔这些衣服,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处理了”。6.94%的网友表示“没遭遇过”;还有1.37%的网友“不记得了”。
旧衣捐赠无“门”拖累环境,每年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网友们怎么看?80.08%的网友认为“政府应当出面整合资源,加强对二手衣服的回收,全方位为环境减压”;12.01%的网友认为“捐赠是目前人们处理旧衣服的主要方式,‘捐赠无门’该对‘2600万吨’负有主要责任”;5.57%的网友认为“‘捐赠无门’有一定原因,但板子不应只打在它身上”;2.36%的网友“没啥看法”。
那么,网友们认为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做更有效?38.62%的网友认为应“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加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已有旧衣回收项目的社会组织的联系方式、旧衣捐赠方式”;31.56%的网友认为应“联合政府”;17.83%的网友选择“还是采用传统办法立足社区、学校等,将回收上来的二手衣服转手给相关公司”;12.01%的网友认为应“结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起畅通的旧衣捐赠渠道”。
三、万人捐赠二手衣活动启动 首日“爱心”满仓 “旧衣物留着占地方,穿出去不好看,丢掉又可惜,捐赠又不知道往哪捐?实在愁人!”前天,第二届“希望行动——(滇益杯)千人徒步盘龙江”活动“万人捐赠二手衣”项目在昆明5个点同时开展,不少市民都收集了家里用不上的二手衣物,大包小包地送到了捐赠点。前天一天,茭菱路牛津街创意英国小区的城西捐赠点就收到了6000件二手衣物。昆明北市区公交车场附近春之城小区的帮帮健康生活馆接收到的衣物更多,二楼的小仓库很快就被大家爱心捐赠的衣物堆满。
市民捐赠热情高涨
承办此次“万人捐赠二手衣”项目的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北斗星驿站/劳动互助合作社负责人王思越告诉记者,从11月5日活动发起到前天首日集中捐赠,大家捐赠热情高涨,5个集中捐赠点和分布全市的100多个募捐站接到不少爱心捐赠电话,收到许多爱心市民捐赠的衣物。前天的5个集中捐赠点,分别设置在了公益合作伙伴年安保险超市、温莎KTV、爱因森教育学院、帮帮健康生活馆活动现场,公益合作伙伴还提供全市100多个市区募捐站,爱心志愿者和员工都踊跃参加和帮忙。接下来,公益合作伙伴提供的100多个市区募捐站,每天都将接收市民捐赠,具体地址及联系方式,爱心市民可登录“劳动互助合作社新浪博客”查看。
捐赠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活动接收的爱心市民捐赠的二手衣物,将由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北斗星志愿者驿站/劳动互助合作社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分类整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洗后,部分免费发放给贫困山区需要的人群或移交救灾备灾仓库,部分在工地及流动人口集中区域低价义卖给外来工友,或在高校或社区跳蚤市场进行义卖,或进行再加工改造。义卖收入扣除房租、人工、清洗、运输等必要开支外,募集善款将全部用于流动儿童服务中心等公益事业,并定期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志愿者提醒大家,二手衣物捐赠标准是衣服在七成新以上,不脏不破,内衣内裤请勿捐赠;请提前清洗干净、整理装袋,做一个负责任的爱心捐赠者。
欢迎自主组织捐赠
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北斗星志愿者驿站/劳动互助合作社还特别欢迎更多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管公司、社会团体或高校学生社团自主组织闲置二手衣物集中捐赠活动,如需帮助可联系王老师13648833315,爱心志愿者们将给予尽可能的支持配合。在12月30日第二届“希望行动——(滇益杯)千人徒步盘龙江”活动当天,桃源广场还将有民间文艺义演和二手衣物现场募捐义卖活动。
如果你从家里衣柜中翻出了一大包准备捐赠的衣物,可拨打爱心捐赠咨询电话:5645954、15087072850询问离你最近的捐赠点。(记者 张 扬)
四、部分市民感叹二手旧物捐赠难 前几天收拾衣柜,发现好多衣服近几年都没穿过,想捐出去却找不到渠道。12月2日,市民唐小姐反映她的烦恼。据了解,目前现有渠道的受赠需求和一些捐赠者行为往往拍不拢,导致部分市民感叹捐赠难,其实有些捐赠可借鉴国外做法,通过街头爱心店来解决,方便居民随捐随用。
与唐小姐有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近日陈先生打听了一圈,发现自己的一些闲置短袖T恤根本没地方捐,在一些捐赠点,他被告知不是冬衣就不要。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魏”表示,锡城有一项“格桑花行动”,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接受市民捐赠的冬衣,并定点送往四川甘孜藏区。说到不收单衣的原因,“老魏”表示,因为甘孜藏区的夏天非常短暂,即使是夏天,在山区劳作和阳光下的温差也较大,短袖用不上,而过于漂亮时尚的衣物也不一定适合那里的农民。
在市慈善总会南禅寺接收点,工作人员秦女士表示,常有人拿着枕头、鞋子等东西来捐赠,而有些衣物由于有污渍、起球、变色等原因不符合捐赠要求,无法接收。秦女士表示,一次有对在国外生活过的老夫妻来这里捐赠,曾提到过一个不错的建议:国外有一些爱心店会专门辟出一个角落,供人放置二手物品,有人将家里不用的衣物洗干净,或不用的家具带过来,而有需求的流浪者或普通人都可随意从这里免费获得自己所需。
五、南京盲校盲文纸紧缺 江苏科技馆呼吁市民捐赠废旧挂历救急 中国江苏网12月21日讯(记者 王静)又到了换挂历的时候。您家里是不是有旧挂历?千万别白白扔掉,送给南京市盲校的孩子做盲文纸吧!今天记者从江苏省科技馆获悉,又到了南京盲校的孩子们盲文纸紧缺的时候。去年这个时候,在江苏科技馆的倡议下,市民也曾积极向盲校捐助过旧挂历,但到现在用得只剩下了几百张。
“我们班一共12个孩子,平常作业本、试卷用的都是买来的盲文纸。”南京市盲校五(1)班班主任董天赐说,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大约要用500多张。100张盲文纸要15元,而盲校的孩子们家境一般。“今年用了很多爱心盲文纸,对孩子们来说,省了不少钱。”市盲校党总支书记朱征说,他们很欢迎社会人士捐赠旧挂历、宣传海报之类的强度和韧性适中的纸。
日前,江苏科技馆再次发出倡议:如果您家中有旧挂历,宽度、硬度都适中,那么,麻烦您把它们送到江苏科技馆。在现场,科技馆工作人员会为每一个家庭提供的旧挂历进行“体检”,合适的挂历纸通过裁剪后变成盲文纸,统一送到盲校,给孩子们使用。
捐赠的时候,请您注意以下几点:捐赠的纸张要平整,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纸张厚一些的时尚杂志、广告楼书、宣传海报、挂历等一面未印刷比较好,便于老师批阅;尺寸不能小于A4纸(21cm ~30cm);如果还是把握不准可以用圆珠笔做下试验,如果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就能将圆珠笔穿过纸张,而且正好有个印子在纸的背面,这样的纸就行了。江苏科技馆也欢迎市民来当志愿者,帮忙给旧挂历“体检”,进行裁剪、归类。
捐赠地点:江苏省科学技术馆展厅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石头城118号(江苏广播电视塔下)
公交路线:302路石头城北站下;73路、45路、72路、47路、游4在佳盛花园站下;11路、42路、65路、91路、56路在草场门桥下。
咨询电话:025-83759018 025-83759003 13182831160
联系人:崔老师 贾老师 |